本院简介
  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自治区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简称:内艺研院,英文名称: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英文缩写:IMANCA。本院行政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和执法监督局,业务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本院现有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3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北疆文化品牌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中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少儿艺术研究中心、人才评价中心、影视艺术中心(筹)、文献中心、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北疆非遗艺术团)、标准化所、文旅所等11个办事机构。现有首席顾问3人、顾问2人;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17人,其中首席专家12人,特聘研究员5人,研究员86人,副研究员63人,助理研究员49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85人,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人员60人,在读博士35人

  本院是文化艺术行业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信用单位、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人才库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领域品牌标准化试点单位,内蒙古文联主管主办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双月刊《金钥匙(汉文、蒙古文)》独家技术支持单位、巴彦淖尔市融媒体中心《巴彦淖尔晚报》联办单位内蒙古动漫游戏协会理事长单位,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与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内蒙古电子商务促进会、内蒙古自治区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战略合作单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促进会、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联合会会员单位。

  本院以民族文化艺术为重点科研方向,主要致力于提升民族文学艺术创作、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下的中国动画创作及理论创新研究;元宇宙与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与互动研究;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产业研发。2021年以来,本院研究人员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3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文艺评论专项3项,内蒙古文艺创作基金项目文艺评论专项9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课题1项,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研究2023-2024年度课题2项,2023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5项,承担各类横向委托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中国剪纸动画史》《身为动画人:上海美影人口述史(卷一)》《平凡世界的人生图景:路遥作品评析》《浙江:漫画家的摇篮》《超我光焰——苏墨的锐评与圆览》 《天山独库公路》等6部;在《社会科学家》《文艺论坛》《四川戏剧》《电影文学》《包装工程》《当代动画》《金钥匙(汉文、蒙古文)》《实践》《内蒙古日报》《巴彦淖尔晚报》等发表学术论文、评论150余篇。2022年以来,本院受自治区社科联、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等机构委托、资助先后举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学术研讨会、“两个打造”视域下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学术研讨会、第一届中国动画史年会暨首届民国动画学术论坛、首届“烧麦”文化学术探讨会暨中国烧麦文化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在学界业界产生一定影响。

  本院自成立以来,紧密团结联系民族文化艺术领域广大专家学者,深深植根于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理论普及、实践探索和自身建设,为促进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引领和智力支持。

蒙ICP备2022002280号-1